世界卫生组织在定义健康时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就是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光是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不是在学生填表中的健康状况,往往指学生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对于心理健康所饮食的具体内容,国内外学者有过种种阐述。早在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其洛(Maslow)和密特尔(Mittelman)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经典的标准:我国的马建青也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正常的认知能力
认知指人对事物认识与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语言理解和产生等心理现象。正常的认知能力要求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清楚,理解力强。
B、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情绪反应正常)
C、 意志健全
意志是推动人们采取各种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在行动中能表现出较多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机智灵活地克服困难、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受外界诱惑,不良习惯多而难以改正,缺乏主动性,优柔寡断、轻率鲁莽、害怕困难、顽固执拗、易受暗示,容易更换目标,甚至一曝十寒。
D、 自我评价恰当
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 、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E、 人格完整
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质的独特综合。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包括:①人格要素无明显的缺陷和偏差;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③人生观正确,并以此支配自己的心理与行为;④人格相对稳定。
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大学生无缘无故的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有可能是他的心理不健康了。
F、 人际关系良好
人际关系良好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也是维护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充分认识到人与交往的重要作用,富有同情心,对人友善、理解、悦纳他人,采取恰当的形式与他人沟通,交往中不卑不亢,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时常表现出人际交往障碍,对人与人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结果人际关系紧张,缺乏知心朋友,总把自己流离于群体之外。
G、 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指对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各种挑战,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环境中。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则相反。